升旗进行中
高三1班团支书主持升旗
学生代表发言
张苗苗老师发言
师生认真聆听
全力以赴冲刺高考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3月6日,也就是说,92天后的现在我们正在高考的竞技场上,恣意挥洒笔墨、书写未来;92天后,我们将挥别母校,继而踏上新的征程。在这92天里,我们纵苦泪三千,纵挥汗如雨,亦要咬紧牙关,破釜沉舟,决不言弃。
没有耕耘,没有收获。美好的未来取决于长期学习中你付出的汗水。风华正茂的我们,对未来要有无限期望,同时每天也要有所付出,有所收获。
试着想想,现在的你是否改掉了身上的惰性?“懒惰是罪恶的源泉”,但我们的惰性却生而有之,此时,改变就是超越。当你每天早起几分钟,多背些古诗、单词,多读些文章、概念,是不是高考场上,我们就可以少一点非技术性的失误呢?当你上课不再犯困,而是聚精会神地紧跟老师思路,是不是可以多掌握一些技巧,让考场上的自己更加自信?当你在家里想多玩会手机,想多睡一会懒觉时,会不会意识到我们高考大省中百万竞争对手们正在挥洒汗水,不顾一切地努力,做出最后的冲刺呢?没有硝烟的战场,知识是攻克堡垒的炸药,我们现在的努力、现在的准备则是最终发射弹药的炮架,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精装上阵、剑挑风云。
试着想想,现在的你,对于诱惑是否能够坚定拒绝?网络游戏、小说对于青春期的少年,总似一张充满引力的大网,一旦意志不够坚定,最终必然功亏一篑。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律再自律,将注意力转移到最后的学习冲刺中。92天不长,我们坚定信念,在苦战中忍忍就过去了;92天也不短,只要我们抓紧时间查缺补漏,必然会取得很大进步。92天之内,我们认清自己,树立目标,坚持努力,拓实薄弱,精做习题,善于总结,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即使只剩不足百日,亦能创造奇迹,度过拼搏的三月、奋斗的四月、汗水浸湿书卷的五月,然后一起在六月展翅、直击高空。
同学们,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冲刺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自强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平和的心态、科学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实力,强化自己的本领,尽最大的努力,打好2017年的这场高考仗,让我们无悔于现在,无悔于未来,加油!老师发言;
各位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努力,就能成功吗?
成为一名知名院校的学生,成为北大清华的学子,是我们每一个高三学子的梦,而高考,就是我们的机会。曾经看过一幅骈句,对仗非常工整,读起来振奋人心。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骈句的上阙举了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的例子,下阙举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复国的例子。这两个例子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同样的脍炙人口,同样让闻者血脉喷张。
有人说,只有伟大的人才能做到,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做到。这样的认识当然是狭隘的。我们所能看到的所有伟大的事迹或者成果,都已有人做到了。而这些人在做到这些伟大成就之前,都是普通人。有些做到这些伟大成就的人在当时仍旧是一个普通人,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变得伟大的,比如梵高和伽利略。
有人说,光靠努力根本无法实现卓越和伟大。是的,有人说,他们有天赋、更有策略。
说到天赋,我会想起菲尔普斯的大手,让他在泳池中像带了脚蹼一样。我会想起姚明的身高、詹姆斯的弹跳、艾佛森的速度、科比的优雅,这些特质是任凭常人如何训练也难以企及的。
说到策略,你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抓住合适的机会、做适合自己的事情。倘若马云的创业没有赶上互联网发展的大潮,王健林的崛起没有赶上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柳传志的坚持没有迎来国家改革与开放的浪潮,他们的伟大都不会如此耀眼。
但大家不要忘记了,他们还有另外一些难能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兴趣和坚持。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万小时理论,任何一个人在某一领域花费的有效时间超过1w小时,他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而支撑这一万小时的,一定是兴趣;
罗素曾经说过,任何伟大的事物的产生,必经无数次枯燥的重复。所以马克思的晚年几乎全部花费在了图书馆里,康德终其一生也没有离开过他生活的小镇。很多伟大的哲学家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们比同时代的人有着更为丰富的人生经历,而在于他们更勤奋,更喜欢开展在普通人眼中无论如何难以坚持且没有意义的一遍又一遍枯燥的冥想。
很多人认为自己努力过了。但你只是认为你很努力,其实那些真正考上更优秀的大学的人,比你更努力。 很多人报着功利主义的目的,想成为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这本身没有错,但你缺乏对于治学和求知的坚持和兴趣。遇到困难就会半途而废。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天赋不够,策略不足。但你为何不去思考,你真的对你所做的事情去培养自己的兴趣,去坚持去努力了吗?
苏轼说,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大学的知识,大学的思想,同样也是去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它的大门对每一个渴求真知的人敞开。所以再回到这个简单的问题,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吗?我的答案是:难道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