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室内规范佩戴口罩
目前,戴口罩、洗手、消毒等方式可以预防新冠肺炎感染。如何选择口罩呢?
纸口罩、活性炭口罩、棉布口罩、海绵口罩等因材质不够致密,预防感染的效果有限,需要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呢?
1.平展口罩,深色朝外,硬条朝上。
2.覆盖口鼻,挂上两侧耳带
3.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
4.双手指尖向内触压鼻夹,逐渐向外移
5.适当调整面罩,使周边充分贴合面部,保证密合性
6.摘口罩,要通过摘取两端线绳脱去口罩
注意事项:
1.一次性医用口罩,定期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2.戴口罩时注意正反和上下
3.戴上口罩之后,不要用被污染的手触碰口罩之内的口鼻,也不要揉眼睛。
4.一定要戴医用口罩交流,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一米以外)
5. 摘口罩后,洗手
6.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密合性

专门盛放废弃口罩的垃圾桶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最常见的飞沫传播,在一定的密闭空间通过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除了佩戴口罩以外,洗手也很重要!“洗手”是个简单而又非常重要的动作,勤洗手、正确洗手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不论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如何正确洗手呢?需要按照七步洗手法的步骤进行,不留死角,认真洗手、远离疫病!
简单来说归纳为,7个字“内外夹弓大立腕”。
洗手可以用洗手液、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还有一种是免洗的手消毒液,是在手部没有明显的污染物时使用,各个教室都有配备。完成这些步骤基本至少需要20s。
下列方式需洗手
1.戴口罩前、摘口罩后
2.接触过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后
3.咳嗽打喷嚏用手遮挡后
4.用餐前
5.上厕所后
6.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后(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钱币、快递等物品)

七步洗手法的步骤洗手
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至少早、中、晚打开门窗通风三次,每次至少 30 分钟。
所以保护我们远离新型冠状病毒的最佳方式从始至终没有改变:用肥皂和水或者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洗手,再洗手
定期对日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在社交场合保持1米以上距离
不要用没洗过的手触摸自己的眼睛或口鼻(即使你已经佩戴了口罩)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屈肘或用纸巾以掩住口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