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我们教育工作者、老师、学生、家长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该拿出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呢?2月中旬,收看河南省教育厅新闻发布会后,郑邦山厅长的发问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的确,疫情之下,你我皆是考生,每个人都被卷入了这场特殊的战役。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面对、参与这场战役?我把向同行学习的体会、自己凌乱粗浅的思考和做法与大家分享。
厚植爱国主义信念,完成生命教育、道德教育、信念教育
高二上期的一次班会上,我曾经引述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一段话: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光明。将之转化为“无论班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四班;你怎么样,四班便怎么样;你是什么,四班便是什么;你有光明,四班便充满光明。”以此不断渗透爱班、爱校、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家国情怀。大家应该还记得校运动会上高二4班“把祖国穿在身上、记在心里”的靓丽班服吧,当班长把这套班服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时候,全票通过!现在钉钉群里我和我班很多学生就是用班级合照作为头像,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视频会议上穿校服、班服进行早读,我也深感欣慰。
从疫情爆发到国内基本控制这个过程中,疫情带来的教育效果,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面对疫情,如何做好科学防控,更要把疫情变成教材厚植爱国主义信念,引导学生更有情怀、更有担当,培养学生的面对灾难敢于担当坚韧不拔的家国情怀。在以“致敬·铭记·坚守·成长”的主题班会上,我引导学生学习钟南山院士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向疫情一线的各行业的英雄们致敬。利用语文课堂,我又组织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诗歌诵读”的活动,他们用饱含真挚情感的语言表达了对伟大祖国和人民的赞美和热爱,或激情澎湃,或委婉动人,或流露出对历史现实的睿智思考,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搜集、练习、朗诵、相互学习既锻炼提高了诗歌朗诵的能力,又加强了小组、班级的凝聚力。学校发出“抗疫征文”活动的号召之后,我组织学生关注新闻时事,在写作中完成生命教育、信念教育:《心怀锦缎白衣逆行》、《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吹响战斗号角,淬炼青春本色》、《抗疫时期硬核的温情》《这场战“疫”,中国必胜》《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谢谢你,为我们拼了命》《盈盈之光,可照旷野》……这其中,有他们对前线医护人员的感恩与致敬,有他们对社会众生相的观察,有对生与死、民主与世界、人类与自然的严肃思考,更有责任意识、家国情怀的觉醒和青年担当的铿锵誓言!没有合理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的保障,精神和信念的引领和教育也无法完成。在钉钉线上学习的模式固定下来之后,我通过召集组长、课代表、班委等班干部会议,引导学生建立小组群、班干部群。初步的动员之后,两位班长邱书恒、余蔼婕负责组织,把我们线下的一些班级管理的制度结合钉钉平台的打卡、在线编辑、视频会议等实用、强大的功能,在线上进行了落实,这个过程激发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情怀教育和班级管理制度相配合,班级管理井然有序,班级管理的团队也得到了锻炼与成长。重视班级每日总结的作用。我们的班级总结,从原来线下的班级日志延续到了线上,每天组长、课代表、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值日班长各司其职,一起将早读、听课、作业、测验、广播操等数据和名单进行梳理和汇总。他们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帮助全班同学高效扎实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一篇篇小总结文采飞扬,极大地激励和督促了同学们。有的家长说每天都在期待看到值日班长的总结。通过班级每日情况的总结,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班主任可以对班级整体以及个体情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共同成长进步。
所有教育都是家庭教育的延续。近三个月的线上居家学习,仅靠班主任和班干部的管理远远不够。寒假伊始我就在班群里发出让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号召,疫情爆发之后,我在微信群里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面对新的学习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起适应。随着疫情之下居家学习的开始,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线上学习的管理以及自律能力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注重居家的体育锻炼、阅读等活动的展开。在学校发出“疫情期间家教经验与感悟”的征文后,不少家长积极踊跃地进行投稿,进行分享,从中我和家长们一起学习,也获得了许多启发。
回望近三个月的班主任工作,感触良多。我深知无论是云端,还是线下,尽管教学条件、交流空间发生了变化,只要我们面对真实的教育情景不断去思考、去行动,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把我们应该做的做好,就能逐次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